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MAXXIS 登山車外胎選購指南
快速選購重點:
一、根據騎乘環境選擇外胎型號與輪徑、寬度規格
二、確認適合的胎體簾紗TPI
三、確認適合的膠料與防刺科技
一、外胎側邊與包裝吊卡上的資訊
MAXXIS外胎的包裝與側邊會顯示:型號、外胎規格、TPI、膠料與防刺科技等。
二、外胎型號與騎乘環境建議表
首先確認平時騎乘的路況符合以下那一個種類,例如超級八場地偏ENDURO或AM,適合的型號為HIGH ROLLER II 、DISSECTOR、MINION DHF、MINION DHR II、ASSEGAI與AGGRESSOR 這六種。
外胎型號 | BMX/街道 | XC | TRAIL | AM | ENDURO | DH |
HIGH ROLLER II | V | V | V | V | ||
DISSECTOR | V | V | V | V | ||
MINION DHF | V | V | V | V | ||
MINION DHR II | V | V | V | V | ||
ASSEGAI | V | V | V | V | ||
AGGRESSOR | V | V | V | |||
ASPEN | V | |||||
IKON | V | |||||
REKON | V | V | ||||
CROSSMARK II | V | V | ||||
DTH | V |
MAXXIS XC胎特色比較表
MAXXIS 電車胎科技選購建議
三、胎體簾紗TPI對照表
各型號的外胎除了有許多規格外,同一種規格會有不同的TPI與膠料配方。以下為各騎乘環境建議選購的TPI對照表。
四、膠料與防護科技對照表
MAXXIS有3種不同的膠料配方,簡單來說,追求速度(XC地形)的話,可以選擇3CS的膠料配方;追求最好的抓地力(DH或ENDURO地形)可以選擇3CG的膠料配方。3CT是綜合以上兩種特性,如果沒有特別的需求或想法,也可以先使用3CT的外胎。
如果是騎乘超級八,建議使用3CT或3CG配方的外胎。
在外胎防護科技上,防護性越好的外胎重量會越重;反之則越輕。
如果是超級八場地,建議使用EXO科技的外胎即可。
補充知識:Wide Trail(WT)胎身加寬結構
如果MAXXIS外胎有標示「 WT」的符號或外胎規格後面有WT的字樣(例如29x2.4WT),此為胎身加寬結構的版本。會建議使用支援Tubeless Ready 無內胎系統的輪圈,且輪圈內寬建議範圍: 30-35mm 。
(不建議使用此外胎於傳統內胎型輪圈,會有低風壓造成脫唇的風險)。
五、選手外胎搭配
XC外胎-前後輪建議使用相同寬度
性能類型 | 速度、輕量型 | 均衡型 | |
外胎型號 | ASPEN | IKON | REKON RACE |
使用選手 | Nino Schurter Kate Courtney |
Mathieu Van Der Pole | Petter Fagerhaug |
TRAIL/ENDURO/DH外胎
性能類型 | 速度型 | 標準型 | 全能型 |
外胎型號 | 前輪:MINION DHF 後輪:DISSECTOR |
前輪:MINION DHF 後輪:MINION DHR II |
前輪:ASSEGAI 後輪:MINION DHR II |
使用選手 | Troy Brosnan (Canyon) | Danny Hart (Madison) | Greg Minnaar (Santa Cruz) |
搭配建議 | 1. 外胎尺寸: 前寬後窄 2.膠料搭配: 前輪重抓地/後輪重磨耗(建議一般騎士前後輪使用3C TERRA膠料即可) 3.防護科技: 後輪要比前輪更重視防刺與支撐性(前/後輪EXO 或 前輪EXO/後輪EXO+) |
MAXXIS登山車外胎全系列
MTB TI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