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管胎 VS 開口胎 VS 無內胎 ─哪一種外胎系統最快?-Cycling Weekly影片文摘
目前主流的外胎系統有三種:開口胎(Clincher),管胎(Tubular)與無內胎系統(Tubeless),三種系統各有優缺點,但是哪一種在速度上可以勝出呢?
Cycling Weekly用測試的方式來一探究竟。實驗分成兩部分:
第一, 滾筒訓練台測試。固定齒比,固定迴轉速的情況下,紀錄不同的外胎系統下,動力輸出與速度值,以圖計算出外胎的阻力值。
第二, 在賽車場上實際騎乘。這比較接近實際道路的路面狀況,可能會紀錄下些許不同的結果。
最後,我們會合併兩項數據。
測試車手:因為御用車手Dr. Hutch專心在家練習對路旁觀眾揮手,所以我們找來我們的暗黑測試員,他號稱再復健騎的時候拿下Box Hill Strava KOM冠軍,綽號”猛禽”。(他會在測試的空檔使用交友app)
測試硬體:
外胎:Victoria Corsa G Tubular (管胎) / Victoria Corsa G Clincher (開口胎) / Victoria Corsa Speed (無內胎系統)。
輪組:DT Swiss RRC 65 管胎版與開口版。
測試條件:不管哪一組外胎,都以250-300W的輸出騎乘5分鐘熱身,接著再以300W的輸出騎5分鐘。三組外胎都以數位打氣筒打進100psi的氣壓。車手與車子的總重也會記錄下來,列入評測的條件。功率紀錄則使用P1 Power Tap踏板。賽車場上實際騎乘則是每種系統騎10分鐘,以獲得大量的數據來計算滾動阻力。
最終結果:
管胎系統:總重87公斤/40公里時速/30W的滾動阻力
開口胎:總重87公斤/40公里時速/28W的滾動阻力
無內胎系統:總重87公斤/40公里時速/25W的滾動阻力
最後由無內胎系統勝出!原因分析如下:
管胎系統除了本身內建的內胎,還要加上黏著到輪組上的雙層阻力。開口胎只有內胎的阻力。無內胎系統完全沒有這些困擾,而事實證明補胎液所帶來的影響微乎其微。
文章來源︰Clinchers, tubulars and tubeless – which tyre system is the fastest? -Cycling Weekly
無內胎相關品牌─Effetto Mariposa
來自義大利的無內胎專家─Effetto Mariposa「蝴蝶效應」
無內胎相關產品
TYRE SEALANT